close

  法制晚報訊 (實習生 何四芬 記者 張潔清)沉沒112年後,承載著499名華人遺骨的“文特諾”號蒸汽貨輪,近日其位置在新西蘭霍基昂加港附近被確認。不過,隨著一段塵封百年的歷史逐漸掀開面紗,關於如何處置沉船上發掘出的文物以及屍骨歸屬問題,也引發了當地華人組織的不滿。
  今晨《法制晚報》記者對話了新西蘭華聯總會前任主席楊惠芳女士,講述船身殘骸發掘過程之餘,揭開引發爭議的矛盾所在:新西蘭紀錄片製作人約翰·艾伯特並未知會當地華人,拿取船上物品。
  “我們感到震驚及不滿,船上的遺體及遺骨是我們的祖先。”楊惠芳說,“華人社會希望這些遺物能歸還給我們。”並稱最近發現了許多“文特諾”號上的先人的名字。
  發現沉船“海上墓地”成受保護的考古遺址
  法制晚報:“文特諾”號沉船位置什麼時候被髮現的?
  楊惠芳:我們知道船體殘骸在目前的確切位置已經很多年了,因為當地漁夫在捕魚時,漁網經常被牢牢掛住,且拉網時發現了一小部分船體殘骸。根據船體大小猜測水底躺著的應該是失事已久的“文特諾”號。
  今年5月,因遺址的重要性併為了規避海上打撈人員和救援人員去動歷史遺物、打擾海上墓地,“文特諾”號遺址已經被官方宣佈為受保護的考古學遺址,任何人都只能參觀,不能移動或者取走船體殘骸和船上物品。
  法制晚報:那為什麼現在“舊事重提”?
  楊惠芳:這主要是因為新西蘭紀錄片製作人約翰·艾伯特19日召開新聞發佈會,展示了其搜索小組在“文特諾”號被宣佈為受保護的考古學遺址之前拿取的一些物品。
  法制晚報:艾伯特率先發現了沉船?
  楊惠芳:根據艾伯特在新聞發佈會上的介紹,2012年,他就開始尋找“文特諾”號,當時他們找到一個船東夫婦——約翰和琳達,夫妻倆表示知道沉船位置,然後帶著艾伯特到一個地方,說這下麵就是“文特諾”號。
  然後艾伯特請專家做了一些探測,發現下麵的確有沉船,但是那時候還不知道海底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。而且因為沉船在水下約150米深處,所以需要專業的潛水員,而新西蘭本地沒有這樣的潛水員。於是2014年1月份,項目組從澳大利亞請來了專業的潛水員,第一次下水進行確認工作,當時因為天氣條件不好效果不理想。2014年4月份,又從澳大利亞請來了一批潛水員,下潛了2次,每次25分鐘,錄下了清晰的圖像,同時也取回了一些船上的物品,根據船體以及對於取回物品進行分析和研究,確認這個沉船就是當年的“文特諾”號。
  法制晚報:艾伯特都取回了什麼物品?
  楊惠芳:根據新聞發佈會上的說法,艾伯特取回的遺物包括一個舷窗、一盞燈、一個小鈴鐺、一個小瓷盤以及機艙車鐘,但是艾伯特同時表示,可以發掘的還有更多。
  引發爭議遺物被動華人指責“不顧我們的傳統”
  法制晚報:此事引起了當地華人不滿?
  楊惠芳:在艾伯特擅自拿去沉船遺物前,並沒有知會當地華人及華人組織。對於那些不顧我們傳統文化以及後代家屬意願而單方面採取行動,我們表示擔憂。
  當時,我前往記者會,但不知道發生何事。我們事前沒有收到通知,也沒有人咨詢過我們,對此,我們感到震驚及不滿,船上的遺體及遺骨是我們的祖先。而已經確認在沉船上的華裔商人徐肇開,其玄孫徐穎德表示,他知道艾伯特進行拍攝,但對方從沒提及取遺物。
  徐穎德稱,這是墓園,是靈性之地,道德上應該知會。
  法制晚報:你們目前在進行交涉?
  楊惠芳:我們華人社會希望這些遺物能歸還給我們,將遺物留在新西蘭,因為這是新西蘭重要的文物,尤其對於在新西蘭的華人來說很重要。
  現在,為了取得滿意的結果,我們需要咨詢各方的意見,包括華人社區和後代家屬。目前這些工作都還在進行中,我們正在跟新西蘭政府商量妥善的解決辦法。
  法制晚報:難道你們不想好好安葬遇難華工嗎?
  楊惠芳:“文特諾”號在水下150米深處,已經沉沒112年。我們華人覺得如果能不動遺址是最好的,就讓它沉睡在海底,不要去打擾。現在想去一個一個識別誰是誰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。被衝到岸上的部分遺骨,將會被重新安葬,而其他大部分遺骨,在長達112年的海水沖刷下,估計已經被埋入海底的沙子里了。
  所以我們覺得,陸地上有一個可以祭祀的地方就可以了,海底的遺址就不要再動了,這是對先人的尊重。
  百年往事
  華人移民新西蘭始於19世紀,當時南島奧塔哥地區的金礦吸引了來自廣東的淘金者。淘金者們初到之時都曾打算掙到錢後返回家鄉,然而由於疾病、窮困等原因,他們中有些人最終客死異鄉,沒能回去。
  1902年10月,新西蘭華人慈善互助組織昌盛堂租用了英國蒸汽貨輪“文特諾”號,要把499具華人遺骨運回他們的中國故鄉安葬。
  歷史解封先人身份未來可能將公佈
  法制晚報:船上那些先輩的身份確定了嗎?
  楊惠芳:最近我們發現了許多當時可能在“文特諾”號上的先人的名字,為了進一步確認,我們目前還沒有公佈名單。現在能確定當時在“文特諾”號上的只有徐肇開一家。
  名單公佈以後,很多華人家庭可能就會發現,當年登記失蹤的先人就在船上。畢竟,村裡有家族圖譜,可以往上追溯。如果可以找到更多的後代,這是我們很樂意看到的事情。
  法制晚報:這些人都是礦工?
  楊惠芳:雖然一提到當年華工就都以“礦工”來描述,其實當年那一批華人並不都是曠工。這些華工基本都來自廣東省,當時在新西蘭以聚居的方式生活,彼此照應。這些先人在去世之前,預先已經將錢付給了華人社團,確保自己死後能魂歸故里。
  這在當時都不是什麼秘密,華工們年老的時候都會儘量回到家鄉。而對於客死他鄉的華工來說,只能運回遺骨。
  法制晚報:沉船上的遺骨都有何去向?
  楊惠芳:1883年確實曾組織過一批遺體運送回國,而且當時很成功。不過,那一批遺體也沒有留下多少記錄。此外,當地毛利人曾埋葬了“文特諾”號上被海水衝上岸的遺骨,他們把遺體埋葬起來,不過有些埋葬地點現在已經不清楚具體位置了。
  法制晚報:“文特諾”號的發現,有何特殊意義?
  楊惠芳:華人最早到新西蘭是1840年,而我們就是這些華工的後裔。這證明中國人很早就來到了新西蘭,在當地工作和生活,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。“文特諾”號的故事更具有歷史說服力和歷史價值。
  這些早年去新西蘭打拼的中國人通過勤儉持家、重視家庭的價值觀念為新西蘭做出了貢獻,為後來的華人發展奠定了根基,打下了基礎,加固了中新關係。
  本版文/實習生 何四芬 記者 張潔清
  製圖/劉江
(原標題:沉船華工 身份將確認)
編輯:SN06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p45lpgm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